TOP
3月25日消息:中国铜冶炼厂正面临产能过剩和原料(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双重压力,利润率大幅下滑。
业内人士透露,主要冶炼厂已于2025年3月启动设备维护,通常为需求高峰期,旨在减缓因精矿短缺导致的亏损;消息人士称,3月31日中国冶炼厂采购团队(CSPT)会议将讨论减产等应对措施。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① 铜精矿短缺:自2023年底以来,全球铜精矿供应紧张,因巴拿马科布雷铜矿(第一量子)等主要矿山中断,叠加冶炼产能扩张,精矿竞争加剧。
② 加工费暴跌:铜精矿处理和精炼费用(TC/RC)自2024年12月20日起为负值,3月7日跌至历史低点-26.5美元/吨和-2.65美分/磅,冶炼厂需向矿商支付费用而非获利。
③ 产能过剩:中国冶炼产能持续增长(2024年约1225万吨/年),占全球精炼铜超50%,但原料不足导致亏损运营,全球行业失衡加剧。
一份报告称,3月份共有约98万吨产能维护,相当于2024年中国总产能的8%,分析师和一位冶炼厂经理也确认今年产能闲置水平相对偏高。铜陵有色(2023年占中国精炼铜13.5%,约165万吨)3月初启动为期一月的设备维护,三家大型冶炼厂亦证实3月停工。3月维护不常见,因为春节后需求通常激增,4-5月才为常规维护期,今年提前停工凸显原料危机。
Fastmarkets数据显示,TC/RC从2024年12月的正值(约20美元/吨)跌至3月7日的-26.5美元/吨,历史最低,冶炼厂每吨精炼铜现货亏损高达3000元(414.47美元)。分析师估计平均亏损1000-2000元/吨,2024年长期合同尚可盈利,2025年全面亏损。
中国2024年精炼铜产量约1225万吨,若3月98万吨产能停产1个月,月产量或减8%,全年或降50-100万吨。由于大规模减产风险高,可能推高中国精炼铜进口增长(2024年约370万吨),从而支撑全球铜价。
从全球范围看,嘉能可的菲律宾Pasar冶炼厂2月进入维护,日本冶炼厂因长期合同和多元化业务受冲击较小;中国冶炼厂依赖现货市场,亏损更严重。花旗、安泰科下调2025年铜精矿产量增长预测,全球供应缺口或达30-50万吨。
目前市场密切关注3月31日的CSPT会议,可能决定减产规模。由于冶炼厂为区域经济支柱,因此减产依然为敏感事宜,但是产能过剩(超全球需求20%-25%)迫使调整。
就铜价影响而言:LME铜价在3月21日收于9855.50美元/吨,,减产预期或推高铜价至11,000美元/吨,但需求放缓风险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