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外媒3月26日消息:欧盟决定从4月起收紧钢材进口限制,这一重磅消息于2025年3月25日从布鲁塞尔传出,旨在为深陷困境的欧洲钢铁行业挡住汹涌而来的进口钢材潮。欧洲委员会宣布,将减少所谓的“保障措施”配额,也就是27个成员国可以免关税进口的钢材总量。这意味着,超出配额的钢材将面临25%的高关税,直接推高进口成本。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斯特凡?塞茹尔内上周已预告,这一举措预计将使钢材流入量减少约15%,为本地钢厂争取喘息空间。这一政策引发全球钢市热议。
为什么要这么做?欧洲钢铁行业近年饱受冲击。全球钢产3亿吨/年(2024年估算),欧盟消费约1.5亿吨,占50%,但本地产量仅1.3亿吨,缺口靠进口填补。2024年,亚洲钢材(尤其是中国,产10亿吨,占全球33%)大量涌入,价格低至每吨500美元(欧洲均价600美元),令本地钢厂市场份额缩水10%。俄乌战争后能源成本飙升(电价涨15%),加之绿色转型压力(碳税每吨50欧元),欧洲钢企利润率跌至5%以下。配额内的进口基于历史贸易量免税,超出部分加税旨在遏制“倾销”,同时禁止各国转用未用配额,防止高压力类别(如热轧钢)被低价攻陷。
新政亮点在于保护与转型并重。委员会声明,收紧措施将让欧盟钢厂提升产量,夺回失去的市场(如建筑用钢,占需40%),并增加就业(行业雇员33万)。更重要的是,助推绿色钢材投资——2024年欧盟绿色钢产仅500万吨(占4%),远低于目标(2030年20%)。数据显示,配额调整可能每年减少进口2000万吨(约13%),若钢价回升至650美元/吨,本地钢厂年收入或增50亿欧元。但挑战不小:全球钢价波动(纽交所钢期货3月跌5%),加上特朗普25%关税威胁,可能让欧洲买家转向中东钢(占全球10%)。
市场反应复杂。钢价若因供应收紧上涨(预测5%-10%),消费者(如汽车业,占需20%)成本上升;若本地钢厂复苏缓慢,效果恐打折扣。2024年欧盟钢进口1.7亿吨,印度(203万吨)和中国(500万吨)是重点来源,此次限制或推高全球钢材流向印度等新兴市场。未来若绿色钢技术突破(每吨减排1吨CO2),欧盟或重拾竞争力。投资者需关注4月执行情况及钢价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