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4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一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与会代表认为,一季度企业产销两旺、经营效果较好,实现了2021年的“开门红”。原燃料涨价、节能环保要求趋严等多重因素叠加,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为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二季度,全球经济逐步回暖,中国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大部分企业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行业运行将延续一季度稳定向好态势,企业效益将保持较好水平。
1 2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7499万吨,同比增长12.9%、累计日产296.59万吨、同比增长14.81%;生产生铁1447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4%、累计日产245.34万吨、同比增长8.2%;生产钢材20953万吨、累计同比增长23.6%,累计日产355.14万吨、同比增长25.69%。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27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说,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据中钢协监测,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62%进口矿价格2021年1月18日最高达到每吨171.6美元,创近9年来新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27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367万吨,同比下降16.5%,累计进口钢材2023万吨,同比增长64.4%。若考虑进口钢坯增加的情况,2020年中国粗钢净出口同比下降67.6%。凭借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国钢产量不但没有给全球钢铁市场带来消费压力,而且与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的繁荣。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19日在上海表示,展望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未来应重点关注规模、铁矿石价格、产业集中度和低碳绿色发展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延续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骆铁军说,我国的环境已难以承受钢铁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国际环境也不允许中国大量出口来消化钢铁产量。应继续提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推动更多钢铁企业进行重组。未来将进一步研究低碳路径,深耕低碳发展的关键点,有序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26日透露,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着手组织了再生钢铁原料相关标准的编制准备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已经正式下达了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有了标准,废钢进口政策可能会调整。“相关的标准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计划在征求意见结束之后,正式召开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的审定会,并进行标准报批。再生钢铁料的国家标准,我个人觉得有望在年底之前正式发布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24日在北京透露,折算后,今年中国粗钢已连续4个月净进口,钢铁业成为经济复苏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今年1 9月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由负转正”增长0.7%,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姜维当日在2020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指出,钢铁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姜维透露,1 9月份,中国粗钢产量7.8亿吨,同比增长4.5%。钢材进口1507万吨,同比增长72.2%。钢材出口4039万吨,同比下降19.6%。钢坯进口1417万吨,同比增长934%。折算后,粗钢连续4个月净进口。业内分析称,这一现象在过去11年来首次出现,中国重新成为钢材净进口国。其背后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复苏,钢材以及铁矿(765, 21.50, 2.73%)石需求快速回升。姜维指出,中国钢铁需求的超预期复苏,也有力支撑了世界钢铁市场的正常运转和产业链的完整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在此间表示,目前中国已有能力生产绝大多数的钢材,这与过去已经大为不同。比如:25年前,汽车钢板的标准,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就是技术壁垒。但是10年之后,中国优秀的钢铁企业基本上都可以生产能满足奔驰、宝马、奥迪等知名车企需要的汽车钢板。不过,张晓刚说,在一些关键核心的部件上,包括高档模具钢,航天航空领域用的一些关键零部件的所用的钢材,中国还需要依赖进口。这是中国作为世界钢铁第一大国的潜在的风险和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什么时候中国能培养出一批能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才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成功的标志。”张晓刚认为,这样的企业需要具备几个特点,包括能引领全球的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在全球规则制定当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以及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当中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沈彬31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表示,上半年钢铁生产相对平稳,钢企经济效益逐步修复,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的进一步显现,预计钢材需求将继续呈现回升态势,可以弥补一季度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滑,全年实现正增长。
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2020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指出,钢行业加速复工复产,国内钢材需求逐步恢复,但受全球疫情影响,钢铁行业面临需求下滑、库存偏高、钢材价格下跌、企业效益大幅下降等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23445万吨、同比增长1.2%,日均产量为257.64万吨、同比增长0.09%;生产生铁19974万吨,同比增长2.4%;生产钢材(含重复材)26742万吨,同比下降1.6%。其中,3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7898万吨,同比下降1.7%;日均产量为254.77万吨,同比下降1.68%,比1 2月份下降1.19%。中钢协党委书记、疫情应对领导小组组长何文波表示,疫情对钢铁需求造成了较大影响。除国内需求下降外,海外出口也面临较大的压力。国外钢材需求大幅下降,主要出口企业3月及4月新接订单量环比大幅减少。“3月底以来,海外订单要求推迟交货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也存在一些要求减少订单数量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对我国钢材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不过,何文波表示,一季度的行业运行情况表明,钢铁行业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有能力抵抗目前出现的风险。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出现了阶段性产能释放与实际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间错位矛盾而带来居高不下的库存。因此,钢铁行业应科学决策投资方向,防止盲目大举新建钢铁产能,警惕再次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风险。
3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将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相关调整自3月20日起实施。本次调整涉及钢铁产品的税则号有60个。调整后,原出口退税率为10%的钢铁产品全部实现全额退税,原出口退税率为0的钢铁产品未做调整。据统计,本次调整范围内的钢铁产品2019年出口量为1888.8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29.4%;出口金额为140.5亿美元,占钢材出口总金额的26.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物流不畅、订单延迟交货、国外用户规避病毒传染风险等因素影响,我国钢材出口显著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1 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27.0%,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8.5%。随着境外疫情的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受到冲击,国外钢铁产业链企业停工停产,对钢铁需求和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面临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不少钢铁企业反映,钢铁产品甚至高端钢铁产品的出口难度加大。应企业要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钢铁产品出口受疫情影响和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判断疫情将对钢材需求产生较大影响。2月7日,钢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委提交《关于疫情对钢铁行业发展影响及相关建议的报告》,建议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缓解国内市场压力。3月10日,向财政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四部委提交《关于调整钢铁产品出口财税政策的报告》,建议将合金钢涂镀板、合金钢卷材的出口增值税退税率由10%提高到13%,将棒线材、热轧板卷等产品的退税率由0提高到10%。从最终发布的公告看,钢协提交的出口退税调整意见中,有关合金钢类的调整意见均被接受,其中包括企业最为关注的合金钢热卷和合金钢镀锌板。普碳类产品出口增值税退税率本次未进行调整。